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张尼)针对新一轮空气重污染过程,8日7时起,北京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也是北京首次启动这一等级的空气污染预警。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的消息,此次红色预警将持续到10日12时。
针对本轮预警,包括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公交集团在内的多部门已经采取措施应对。此外,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还启动了联动执法机制,共同治霾。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8日7时起,北京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也是北京首次启这一等级的空气污染预警。图为市民戴口罩出行。
8日7时-10日12时 北京全市范围机动车单双号行驶
受新一轮雾霾天气影响,此前,北京市于7日0时启动了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各区、各单位动员部署,开展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
7日18时30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等级由橙色提升为红色的消息,全市于8日7时至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
按照《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本次升级红色预警后,应急措施将有所加强,具体包括: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根据空气重污染情况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全市范围内将实施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实行单号单日、双号双日行驶(纯电动车除外),其中本市公务用车在单双号行驶的基础上,再停驶车辆总数的30%;公共交通运营部门将延长运营时间,加大运输保障力度。
此外,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混凝土罐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禁止上路行驶;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业;增加道路清扫保洁;工业企业按红色预警停限产名单实施停产限产措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露天烧烤。
而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最新监测预报,本轮空气重污染将持续到10日,10日午后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开始逐步好转。
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7日至9日,北京空气质量将维持五级重度污染水平。图为市区能见度低。
多部门联合应对 中小学停课、公交地铁增配运力
针对此次红色预警,包括北京市教委、公交、地铁等在内的多部门都相继启动应对措施。
7日,北京市教委下发通知,要求各区教委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及本区分预案,严格执行红色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及校外教育机构停课。
通知还强调,停课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
北京市交通委官方微博7日晚发布消息称,为保障雾霾期间的地面公交,市区公交、郊区客运企业按照高峰应急运力配置运营车辆,优先调派纯电动、混合动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公交车。公交运输企业调整运营调度方案,全日增加2.1万至2.5万运营车次,安排备班运力不少于150辆,并加强公交场站、换乘枢纽秩序保障。
另外,公交集团将采取提前早高峰时间、延后晚高峰时间的保障措施,重点增加郊区进城线路、各环路线路、进出城联络线、公交枢纽和大型居住区周边线路的运力。
地铁方面,北京地铁将加强重点车站及换乘站的值守力量,做好大客流应对工作,并视客流增长情况延长高峰时段,随时做好加开临客的准备,另外还依据能见度情况,地面线路适时改为手动驾驶模式,并要求乘务员加强瞭望。
京港地铁也针对本轮红色预警启动相关预案,地铁列车司机将加强露天段的瞭望,严格控制车速,确保行车安全。此外,京港地铁将密切关注客流变化,4号线及大兴线将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加开临客。
北京市交通委要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严格执行各级主管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做好乘客宣传工作,在重点部位加派人员值守,视客流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疏导、限流等措施;根据高峰客流变化适时加开临列不少于备班运力的10%。
图为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人员进行环境执法。张尼 摄
为应对本轮空气重污染,12月6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启动了环境执法联动机制。
京津冀联动 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154人次
为应对本轮空气重污染,12月6日,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启动了环境执法联动机制,这也是该机制自11月底建立后首次正式启动。
据北京环保局介绍,此次执法联动机制针对秋冬季节的污染排放特征和高架源排放的输送作用,结合各地应对此次重污染的空气重污染预案措施要求,在各自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方案开展执法行动。
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队长仲崇磊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目前北京市市区两级监察队开展了24小时不间断环境执法工作,全市共出动将近100个执法监察组在辖区内开展检查,各个区县的监察支队至少出动90%的执法力量。
另据北京市环保局介绍,从12月6日开始至12月7日16时,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2154人次,检查各类污染源单位或点位1112家次;其中,北京市出动537人次,检查438家次;天津市出动938人次,检查443家次,河北省出动679人次,检查231家次。三地共发现存在环境问题单位或点位45个,其中,北京市14个,天津市17个,河北省14个。(完)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