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4月7日消息(记者岳旭辉 山西台记者石琳)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文物大省山西省近日公布实施《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推出首批252处文物建筑,期待社会力量认领认养。山西文物数量众多,保护力量不足,文物损毁严重,山西省此次能否用认领认养方法破解这甜蜜的困局?
地上文物看山西。根据山西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山西古建约2.8万处,约5%的建筑里有壁画。由于数量巨大而保护力量薄弱,这些文物年久失修,绝大多数建筑面临墙体坍塌、夯土下沉、梁架扭曲、私自拆除倒卖和盗窃等严重问题。
为了弥补政府保护力量的不足,山西省近日公布实施《山西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山西省文物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志军指出,要进一步鼓励和动员社会团体、民营企业家社会热心人士,包括当地村民等各种社会力量,包括文物捐赠、修缮看护巡查、创建博物馆、展示博物馆、文化创意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努力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机制,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山西省公布了首批被列入认领认养行列的文物名单,共有25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没有公布成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
国外又是怎么保护文物古迹的?在保护文物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首先把目光投向古迹众多的英国。英国文物保护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历史活在民众身边,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一靠旅游业,另外就是文物经营权私有。
英国政府将文物的经营权下放,引入民营企业,利用民营企业的资金,充实文物保护经费,这样使得老百姓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些历史环境中工作学习,形成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英国在文物保护方面还有哪些特点呢?
据英国观察员侯颖介绍,在英国,最早发起由民间组织推动社会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代表人物是工艺美术家莫里斯,在1877年他写信给艺术之家抗议修缮文物古迹中的愚蠢做法,并提倡成立民间性质的文物保护机构,之后就催生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古建筑保护学会,也就是反对毁坏古建筑组织。这是一个早期的民间文物保护组织,其宗旨就是尽可能保护历史文物古迹的原貌。在保护组织成立的第一年,全英40座受损的古建筑予以注册,50年后在英国登记的濒危建筑增加至十倍,在1894年建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全国信托组织,1937年又成立了保护乔治时期建筑的组织,1957年成立了保护文物民用信托组织,转年组建了保护维多利亚时期建筑的学会,而这些民间团体与学术组织的成立,推动了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并在政府支持下,拥有了更具体的职权。
由此可见,具有公民意识的民众与具有职业精神的知识群体实际上是英国历史文物古迹保护的中坚力量,追溯英国数百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不难发现其特有的英国模式,也就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有赖于全体国民文物保护意识的培育,更有赖于建立健全的历史文物保护法律机制。
再把目光投向同样位于欧洲的德国。据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在德国,文物古迹尤其是工业遗址的再利用十分普遍,原来的厂房摇身一变成了学校、住宅、博物馆或市政厅,既实现了文物保护,又避免了拆除重建的双重投资。
德国非常重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早在1902年的德意志帝国时期就制定了文物保护法,现在德国各联邦州都有自己的文物保护法,对其境内的文物依法保护和管理。所以对文物的定义以及涵盖范围是不完全一样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也各不相同。
根据德国文物保护协会统计,德国境内共有100万座建筑被定义为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在具体保护工作当中,国家层面通过法律、税务以及补贴等方式对文物建筑所有人或是所有单位予以支持。如在建筑节能方面,国家对文物建筑可以网开一面,不必像普通建筑那样,必须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这在德国是非常严格的。再如税务方面,一些有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建筑的所有者可以获得7%到9%的折旧费减免,1925年以后的文物保护建筑的折旧费为2.5%等。同时国家还有专项补贴用于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在民间层面,德国有文物保护基金会等组织机构参与各种与此相关的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提供必要的咨询和资金支持。
最后把目光投向澳大利亚。尽管澳大利亚建国时间不长,但是目前已经建立了十分完善的遗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许多建国时期的建筑都保存至今。澳大利亚政府在文物遗产保护方面注重实现其精神价值与商业价值,例如西澳大利亚女子监狱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经过改造成为青年旅馆。同时澳大利亚对文物的外观改造,文物周边的生态保护也有严格的要求。
据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澳大利亚如果从欧洲移民开发来算,总共只有两百多年历史,因为这个原因澳大利亚的文物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要么是几千或者上万年的原住民历史遗迹,要么是只有一百多年的近代文物。比如目前,悉尼市区在建造轻轨,而在一片建造施工现场发现了大量原住民文物,于是很快从去年开始原住民长老们就开始举行大小集会,联合一些党派议员等人呼吁停止这片已经发掘出22000件原住民文物的区域继续建造轻轨,并且要求根据《联邦原住民遗产保护法》的第九、第十条妥善评估该地区,类似的保护活动在原住民中经常发生,这并不需要有特别的宣传和鼓励来引导,因为本身在原住民的精神领域里,保护这些祖辈留下的遗产,以及一些原住民遗迹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已经深入血液。
而澳大利亚的另一类文物,也就是只有一两百年历史的文物或者是老建筑,则从另一个角度同样和澳大利亚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澳大利亚涂鸦很多,但是相对而言真正在一些老旧建筑上的涂鸦却较少,整个全社会对于澳大利亚为数很少的近现代文物就是这样一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