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隐忧
“我们越擅长制造,我们所需要制造这些产品的人就越少”。
4个小时前,查德·希沃森刚在一场论坛上说了这句话。便在他家壁炉旁写了一篇《Appalling data》(悚然听闻的数据)。
恰如标题,文中对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报告《The future of work in America》进行了驳斥。
麦肯锡的报告中说,未来十年,全美有1470万年龄在18岁到34岁之间的年轻工人,会因自动化失业。
希沃森认为,自动化只涉及产业工人,全美工人总数都没那么多。
此事发生在2019年。
两年后,这位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不得不承认,“智能机器正成为美国工作场所的固定设备,每个人的日常工作性质都在发生变化。”
对自动化和智能机器人造成的就业恐慌从未间断过。
我国更是如此。
从电商席卷而来开始,10年了,此类辩论就没停过。
减员增效
今年4月,一家国产汽车品牌新建的焊装车间落成。报道中的新闻视角是,“车间自动化率100%”。
也就是说,这个产能近50万辆汽车的车间,工人数量是十位数,而同等规模的传统车间,工人人数在千位数。
在随后的该汽车品牌官网提到,该品牌车企在人均创收和人均薪酬比两项对比中,远超奥迪、奔驰、宝马和保时捷。
超越的背后,就是“减员增效”,减员的手段是“车间自动化率100%”。
自动化车间一角
减员增效,并非负面词汇。
这四个字是多数企业的目标,也是管理者的理想。
之所以是理想,是因为碍于当前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实现企业在减员后能够增效的效果。
这点上,中美两国类似。
那份麦肯锡报告中提到,全美只有不到5%的职业可以全部实现自动化,但在60%的工作中,至少有30%的活动可以通过采用当前演示的技术实现自动化。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上“技术正以史上从未见过的速度”改变着这个世界。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接入设备总量超过7600万台套。除汽车领域外,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占比已由2010年的约50%提升至70%+,且呈逐步递增趋势。
几乎不用“工业4.0”战略推进的烘托,受企业家们热捧的智能、自动、数字化正在覆盖所有领域。
与那家汽车车间一样,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车间空无一人,却源源不断地吐出包装完整的商品。
数字渗透
生产金龙鱼的益海嘉里集团,两年前接入了一个名为每刻云财的数字化财务系统。
这个系统为这家集团立了大功。
整个集团3万人,每年出差人数约6万人次,共产生30万天的住宿、50万笔打车费用。在此之前,集团财务每月仅差旅一项,就要填报销单8万多个,其中涉及的费用更是五花八门,单据核验耗时往往在30天以上。
接入“云财”后,集团300多位财务人员欢欣鼓舞,以往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日事日毕。
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且出错率几乎为0,是数字化带来的便利。这份便利既是财务的,也是老板的,最终还得归老板——企业没有理由再养那么多财务人员了。
仅每刻云财,目前就有300多家上市企业接入,另有近3000中大型企业。
据悉,仅财务数字化领域的开发企业就在上千家,他们开发出的这一大批产品适用于所有需要财务的行业。
被云财务挤走的财务人数,将是个庞大数字。
智能数字化平台
财务仅是一例,工业智能化技术的先进程度,已经开始超越一般人的想象。以深圳的海伯森技术为例,这家生产机器人视觉和传感器的企业,已在为西欧制造业强国丹麦的机器人赋能。
在丹麦的制造车间内,一大批触感更敏捷,视觉更灵敏的机器人,就像生产乒乓球一样源源不断地从车间装车,运往全球各地。
一次购买,终生给力——它们才是企业主渴求的东西。
就业之辩
技术进步,会不会减少就业?
类似的辩题古已有之。
麦肯锡2019年报告中的描述极具代表性:在未来十年,下一波自动化技术可能会加速变革的步伐。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可能会逐渐淘汰,但新的工作岗位也会被创造出来。
案例来自早年的一组数据:
2012年到2017年,全美行政助理、收账员和簿记员总共失去了22.6万个工作岗位。同期失业率并未明显上升。
报告认为,自动化对就业产生影响,是个渐进的过程。但会在5—10年内加速,至2030年,净就业增长可能集中在相对较少的城市地区,而全美范围内大部分地区的就业增长几乎为零,甚至出现失业。
麦肯锡的这份报告的结论基于一个前提,即,在自然过度的状况下出现的情况。
这年头,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劳动力升级是常态。在此背景下,人工成本骤增,且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级机构纷纷采取“灵活用工”“劳务派遣”等模糊手段规避法律风险的就业环境里,数字化会以更快的速度落地。
数字化下的失业焦虑
这一切正在发生。
互联网让实体店逐步消失,数字化将让分捡员消失,人工智能也会逐渐让配送员消失。或许就是现在,一批工业机器人正在走进各大生产车间,更为先进的它们替代了几乎所有的产业工人。
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所能用到见到触碰到的所有物品,出厂时都不会再沾有指纹。从每刻云财务、海伯森传感器的“进化”速度来看,这一天并不需要太久。
而且,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给买家看“成本收益表”……我们希望不必为此担忧。
可面对不管不顾飞奔的现在,又不得不担忧。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