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各奖项获奖结果已经全部揭晓。
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
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三大奖共评选出279个获奖项目,另外,还有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名最高奖获奖人、279个项目、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共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3项。 国家科学进步奖17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0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9项。 此外,还有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社会部记者 任梅梅 刘璐璐)
相关资料
生于1941年的赵忠贤,辽宁新民人,1964年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他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坚持高温超导研究已有40余年。
超导研究史长达百余年,其间高温超导有两次重大突破,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重要成果。分别是:1987年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2008年以后发现系列50K(K:开氏温度,0K为273.15摄氏度)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赵忠贤曾在1987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1989年因“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电性的发现”获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排名第一),又在2013年因“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浙江宁波人,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她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
屠呦呦及其团队最先从青蒿抗疟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一成分“青蒿素”,按照国家药品新规,将青蒿素开发为中国实施新药审批办法以来第一个新药。
世界卫生组织从20世纪90年代起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现已为全球疟疾流行地区所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由于采取包括ACT治疗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2000—2015年间全球疟疾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37%和60%,约挽救了590万名儿童的生命。
屠呦呦及其团队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励,比如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2011年获美国拉斯科临床医学奖,201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已有位网友浏览此新闻